- 人体骨髓是如何造血的?
- 版权:武汉天安医院 时间:2012-05-28 09:54 点击:
次
人体骨髓是如何造血的?
通过媒体的宣传,我们了解到患了白血病可以进行骨髓移植,那么为什么要进行骨髓移植呢?概括的说其实就是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产生障碍,需要进行换骨髓才能解决造血的问题,那么骨髓是如何造血的呢?下面由武汉天安血液病医院专家给大家讲解骨髓是如何造血的,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帮助。
武汉天安医院专家告诉你人体骨髓是如何造血的。
相关阅读:骨髓象的临床意义是什么?
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理解,出生前和出生后,下面给大家详解。
1、 出生前造血介绍
骨髓在胚胎第3个月时,在长管骨骨髓中已开始造血。胚胎第8个月时,骨髓造血高度发育,产生红细胞、粒细胞、巨核细胞,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。红细胞的血红蛋白除血红蛋白F(HbF)外,已产生了少量的血红蛋白A(HbA)和少量的血红蛋白A2(HbA2)。在骨髓造血旺盛时,肝、脾等造血功能逐渐减退。
胚胎期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:红细胞、粒细胞、巨核细胞、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。红细胞的形态由巨型逐渐向正常形态演变。
2.出生后造血介绍
出生后在生理情况下,人体主要的造血器官是骨髓。骨髓是仅有、只有产生粒细胞、红细胞、巨核细胞的造血器官,同时也产生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。此外,胸腺、脾、淋巴结等也参与造血,终身产生淋巴细胞。
骨髓是一种海绵状、胶状或脂肪性组织,封闭在坚硬的骨髓腔内。其由神经、血管、基质细胞、细胞外基质及各类造血实质细胞共同组成,呈现为红色。健康成人骨髓组织重量为1600~3700g,平均2800g ;约占体重的3.4%~5.9%,平均4.6% 。
红骨髓:红骨髓主要由结缔组织、血管、神经及造血实质细胞组成,造血功能十分活跃。在红骨髓内有红细胞造血岛、粒细胞造血岛、巨核细胞、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,它们按一定的区域分布进行造血活动。如果血细胞分布的特定区域发生改变,则可出现病理状况。
5岁以下的儿童,全身骨髓腔内都充满红骨髓;5-7岁以后,骨髓逐渐开始脂肪化,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扩展。18岁时,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、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,如颅骨、胸骨、脊椎骨、肋骨、髂骨及肱骨和股骨的近心端。
骨髓中的血管系统,血窦是突出的结构。
黄骨髓:造血细胞被脂肪细胞替代、呈现为黄色,成为脂肪化的无造血功能的骨髓,但仍保留有极少的造血细胞,是潜在性的造血组织。
通过武汉天安医院专家的讲解,我们知道了人体是如何造血的,如果你还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跟我院在线专家进行沟通,专家会给你详细的解答。
- 上一篇:哪些因素会让白血病复发?
- 下一篇:如何预防白血病的发生?
- 武汉天安血液病中西医结合血液内科 (http://xyb.wuhanta.com)本站所提供的疾病常识信息仅供参考,
- 不能够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具体相关信息可以咨询在线医生,
- 或拨打健康热线:400-6325-120 027-83660632也可直接来我院咨询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