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中医对血的生成是怎样认识的?(下)
- 版权:武汉天安医院 时间:2013-01-26 09:31 点击:
次
中医对血的生成是怎样认识的?(下) ③脾胃在血生成中的作用: 中医认为,血主要由营气和律液组成,而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于所摄入的饮食物,经过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水谷精微,所以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。《内经》指出:中焦受气,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。明代免费健康热线:400-6325-120
中医对血的生成是怎样认识的?(下)
③脾胃在血生成中的作用:
中医认为,血主要由营气和律液组成,而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于所摄入的饮食物,经过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水谷精微,所以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。《内经》指出:“中焦受气,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。”明代皇甫中《明医指掌》指出:“血者,水谷之精也,化生于脾。”这里的气主要是指水谷之气,汁指水谷中的精微物质。中焦接受水谷之气为精微物质,变化而赤,造成血液。中焦指的是脾胃,两者一升一降。互相协调,旦功能失调,则可影响造血,可见脾胃与血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。
④肾在血生成中的作用:
中医认为营血的生成不仅源于后天脾胃的生化,还须赖肾精作为生化之本。肾主骨,藏精生健,与血的生成关系非常密切。《内经》载有:“肾生骨髓”,“骨者髓之海”,“肾者主水,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”。中医自古即认为“精血同源,精血可相互转化。”如隋代《诸病源候论》指出:“肾藏精;精者,血之所成也。”说明血可化为精。清代张元聪《侣山堂类辨》说;“肾为水脏,主藏精而化血。”说明精可化为血。所以,明代张景岳的《类经》指出:“肾之精液入心化赤而为血。”总之,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,精血之脏,主藏精生髓,精随同源。所以肾脏劝能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血的虚实。
以上这些论说明确地告诉我们::肾主藏精又主骨;骨能生髓.髓能生血。精、血、髓三者,互为滋生,相互为用,一旦其中一部分发生障碍或不足,则直接影响血的生成和质量。
⑤肝在生血中的作用:
中医认为:肝藏血,在血生成过程中也占有重要地位。《内经》指出:“食气入胃,散精于肝,淫气于精。”意思是说饮食经脾胃的腐熟消化吸收后,其精微物质进入肝脏而化为气血。清代张璐《张氏医通》说得更明白,“气不耗,归精于肾而为精,精不泄,归精于肝而化清血。”
根据以上认识,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等脏腑都与造血有关,其中任何一脏功能失调,都可影响造血。血的生成须经过上焦心肺、中焦脾胃、下焦肝肾的共同作用来完成。但五脏之中重要的是脾、肾。脾为后天之本,肾为先天之本,二本正常,精血两足。则气血俱旺。
- 上一篇:中医对血的生成是怎样认识的?(上)
- 下一篇:ATG是如何治疗再障的?
- 武汉天安血液病中西医结合血液内科 (http://xyb.wuhanta.com)本站所提供的疾病常识信息仅供参考,
- 不能够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,具体相关信息可以咨询在线医生,
- 或拨打健康热线:400-6325-120 027-83660632也可直接来我院咨询就诊。